首页 > 理论 > 经典导读 正文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开篇之作

——读《〈共产党人〉发刊词》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9期 作者:马永钊 发布时间: 2024-10-11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4-10-10 155643.png

图为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的《共产党人》创刊号封面和发刊词有关内容。

  1939年10月,中共中央根据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创办了《共产党人》这一新的党内刊物。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同志为《共产党人》创刊号写了发刊词,系统总结了建党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篇发刊词成为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标志性历史意义的党建经典文献。今天,重读《〈共产党人〉发刊词》,对于沿着正确方向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义深远。

  《〈共产党人〉发刊词》诞生的时代背景

  《〈共产党人〉发刊词》形成之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形势与政策不断发生变化。1938年10月,日寇相继攻占了广州、武汉,促使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到战略相持阶段。当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存在一些错误主张,比如“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等,这些观点仍然较大程度地存在,右倾投降主义的危险仍然影响着党的事业。当时,为了增强党的力量,党内无差别地吸收了大量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入党,这些人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是他们在思想上并非真正入党,这些党员存在很大程度分裂、倒退的危险。这些情况和问题对党和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对中国革命都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更好地应对挑战,更好地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水平,中共中央创办了《共产党人》刊物,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刊物写了发刊词。毛泽东同志在开篇就指出:“当前时机中的特点,一方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投降危险、分裂危险和倒退危险日益发展着;又一方面,是我们党已经走出了狭隘的圈子,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而党的任务是动员群众克服投降危险、分裂危险和倒退危险,并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在这种时机,这样一个党内刊物的出版,实在是十分必要的了。”

  《〈共产党人〉发刊词》准确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共产党人〉发刊词》共8000多字,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任务,重点阐述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概念,总结了党的十八年斗争史的历史经验,并且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这些重要论述在党的建设发展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介绍了出版《共产党人》的原因。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个刊物的任务是:“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帮助进行这件伟大的工程,不是一般党报所能胜任的,必须有专门的党报,这就是《共产党人》出版的原因。”之所以提出这个党的建设目标,和当时党所面临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密切相关。“全国范围的”,就是我们党已经成长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党,党的建设目标是巩固这一地位;“广大群众性的”,就是我们党来源于群众,在抗日战争时期要为群众服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就是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要体现党的性质,体现党员的作风,这是党领导革命胜利的要求,也是一个标尺。在当时的形势下,需要通过建立一个专门的党报,“帮助进行这件伟大的工程”,把党建设成为这样一个党。

  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概念。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伟大的工程”凸显了毛泽东同志对于党的建设重要地位的认识,也显示出他对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心情和高标准要求。毛泽东同志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党内的情况,指出了进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关键原因。他说:“我们现在有大批的新党员所形成的很多的新组织,这些新组织还不能说是广大群众性的,还不是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巩固的,还不是布尔什维克化的。同时,对于老党员,也发生了提高水平的问题,对于老组织,也发生了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和进一步布尔什维克化的问题。”充分说明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大党,应该在组织上、党员队伍建设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否则就难以继续进步。

  总结了党的十八年斗争史的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的历史,从一九二一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起,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八年了。”根据十八年斗争史的经验,“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论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并且也是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阐述了“三大法宝”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还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在“三大法宝”中,毛泽东同志认为党的建设是关键环节,这就进一步点明了伟大工程的重要性。在发刊词的最后,毛泽东同志强调:“集中十八年的经验和当前的新鲜经验传达到全党,使党铁一样的巩固起来,而避免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毛泽东同志阐述了总结经验的关键作用,明确把经验传达到全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为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用“三大法宝”之钥开启解决时代课题之门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基本理论,对党的建设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发刊词中,毛泽东同志第一次论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并进一步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既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更为今后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正确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新时代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就是正确处理统一战线的历史,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都在党的统一战线凝聚史、发展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在党的不同时期所构筑的统一战线,都在接续践行着《〈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阐述的“三位一体”的关系。新时代条件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坚持统一战线发展的正确方向,准确把握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基本任务和重点工作,用最大的公约数画好最大的同心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一个重要武器。《〈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了党的十八年斗争史的历史经验,论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对我们党在新时代进一步坚持并发扬斗争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新时代,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我们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正是对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关于武装斗争相关论述的坚持和发展。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义无反顾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党的建设这一重要法宝。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领导核心的地位没有变,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理论和实践也愈加丰富。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的“伟大工程”,不仅要求党员的数量要稳步提升,而且要求高度重视党员的质量,这为当前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党的基层组织,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同向发力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虽然与当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提出的思想、政治、组织的建设仍然是开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不断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马永钊
【来源】:《共产党人》第19期